生活里也有朋友这样跟我说过,但他是和普通话建立音韵关系,我个人万分、ji度不建议这样做。这就好比用汉字去切英语的音一样不被提倡。English即“因格雷事”,bed即“败的”,好多带班的老师都把粤语一声≈普通话一声,粤语二声≈普通话二声,粤语四声≈普通话三声前半段,殊不知真的比起相对的音准两者根本相去甚远,可能会有人想:这只是早期的做法,达到熟练之后相对可以抛弃这种音韵关系啊!但别忘了,记忆可绝没有那么简单,形成这种印象之后需要用大量时间去修正。与其用这种方式,不如一开始就别偷懒,一鼓作气好好掌握几个声调的相对关系,其实也不难,一共就六个。普语地区是会有些听音障碍,但是假以时日,当作是死记硬背一句歌词,能有多困难?

粤语例句:你话你啊,堂堂一个大学生,上台讲个嘢都手揗脚震咁,点得噶(你说你堂堂一大学生,上台讲个话都手颤脚抖的,怎么表现出se呀)。粤语例句:嫲嫲,你今次一定会大步??过噶,一定要撑住啊(奶奶,您这次一定可以逢凶hua吉的,所以您一定要撑住呀)。

语法还包括比如“我先走了”粤语是“我走先”,“先”要放后面等等类似的语言习惯。还有比如“慢住”、“唔(动词)(宾语)住”、“……住先”的“住”的用法,现在学了日语觉得很像日语的“まま”、“ほっといて”,的用法,挺有意思的(可能我本科学的语言学,对这方面比较自我刺激)。这些中文母语者不用特别去记,见下一条,听多了就会了。

有生动形象的课堂,志愿者们都有很兴趣学习。我们还让志愿者们进行自由的练习,之后进行展示,巩固学习成果。活动内容:1、了解并学习粤语;2、用粤语进行日常交流;3、在活泼有趣轻松的氛围下让志愿者们学会更多的粤语知识。学员绝大部分都来自非粤语区,许多人对于粤语的掌握程度大多是“听不懂,不会说”,学习粤语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“诗,时,史,市,试,事,色,锡,食”,面对广州话的九个声调,学员们一脸疑惑,纷纷摇起了头。但是在老师讲解和带读过后,他们前后左右地热烈讨论,相互校正发音,积ji地向粤语培训班的志愿者请教。二比较钟后,当老师检验成果时,不少学员已经能讲得像模像样。

无论是学粤语,还是学闽南语、客家话、四川话……它们都是属于汉语言,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当然不同的方言自然有着它们不同的特色。有时候表达同一个意思、同一样东西,但是却会发现用的方式或者用的字就不同了。学习粤语也是这样,它有着属于它独特的词汇。